开学季,
家长A:“听说坐在前排的孩子不近视,学习还好。真有这回事?”家长B:“我打算跟老师说说,给孩子调个好座位。就不知道坐第几排对孩子眼睛最好?”家长C:“怎么办?我儿子坐在边边上,没有正对着黑板,只怕要看成斜视了?”教室里真有所谓“黄金座位”?这可真是难为了班主任。
“黄金座位”是指教室里,二三排正居中的那几个位置。很多家长都有“黄金座位”情结。他们想当然地认为,太靠前影响视力,太靠后又看不清。正对着黑板,离得又近,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。可事实是怎样呢?先来看看,我们的眼睛看远、看近时,都是怎么“工作”的呢?从眼视光学角度,看远时睫状肌放松,晶状体变薄。看近时睫状肌收缩,晶状体变厚。简单来说,就是眼睛在看距离5米~6米处的物体时,基本无需动用眼肌调节,物体就能很好地成像在视网膜上。这时视物清晰、眼肌放松。但在观察5米以内的物体时,就需要通过眼肌的收缩调节,物像才能落在视网膜上。因此,物体离得越近,眼肌收缩程度就越强,相应的负担就越重。敲黑板了!如果长期近距离看黑板,相对容易造成近视,或者发生近视后不易被发现。而距离黑板远的优点是,不易引起视疲劳而发生近视,或一旦出现近视就很容易被发现。当然缺点也有,就是看黑板上的小字比较费劲儿。“孩子坐在教室两侧,眼睛会不会看成斜视啊?”这另一种担心怎么破?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。斜视发生时,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。斜视的成因,有先天的,后天的外伤、高度屈光不正等情况,都可能导致斜视。所以只能说,近视的人更容易斜视。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,重要的就不是位置,而是配镜了。你家孩子的学校也是定期调换座位吧?这样对孩子的眼睛调节有好处,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。所以,座位之争只是争一时,保护视力才是争一世!
为孩子的眼睛着想,该争的还真不是座位。如果说你家孩子更有可能近视,那就看看掉进的下面哪个坑吧。爸妈都是近视、有一个人是近视、两人都不是近视,这三种情况下,孩子发生近视的比例大约是6∶3∶1。更悲催的,如果爸妈近视都在600度以上,那孩子就更容易发生近视了。如果爷爷奶奶都不近视,爸爸妈妈也是后来才近视的,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吗?虽然你不是天生近视,但你后来近视了,你的遗传背景也会改变。就算做了近视激光手术,你孩子近视的可能性还是比非近视父母的孩子要高。太亮、太暗、炫光、反光的周围环境,对眼睛影响很大。举几个常见的例子:灯光不够明亮的写字桌……忽明忽暗不断晃动的公交车……反射不均匀的黑板……过亮的教室墙壁……孩子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中,费力地看东西,会引起视觉疲劳,增加近视的风险。所以家长如果一定要找老师说说,那就建议用磨砂面的黑板吧。这样的黑板可以减少因黑板反光而引起的眩光,尤其是斜对着黑板的座位!研究表明,一段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后,会出现短暂性近视漂移。而当这种近距离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发生的频率高了、持续的时间久了,就可能变成永久性近视。过多近距离用眼,不只是看戒不掉的电子产品,看书、看报、看琴谱等,都有可能导致近视。而今的人们,长期处在相对狭小的空间,看远严重不足,光盯着眼前这些事,可不就是费眼睛嘛!
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,近视不能治愈。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》指出,截至目前,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,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、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。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去检查眼睛。不少情况都是等到孩子上幼儿园、小学后,才发现孩子视力不好,往往为时已晚。
对于0~3岁的孩子,首先要排查一些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眼病。比如,先天性白内障、先天性上睑下垂、斜视等。此外,儿童会存在一定的远视度数,即远视储备。3岁左右孩子有300度左右的远视,到7岁为100度左右。有远视储备就好像有一笔钱存在银行,还有得花,离近视还有点空间。定期检查远视储备的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,就要及时干预。这也是预防近视的重点。研究表明,每天2小时或者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,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。如果每周累计的时间能超过15小时,效果会更好。足量的户外活动可以抵消近距离用眼带来的近视。在户外,紫外线会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,而多巴胺可以阻碍近视的发生。所以,随着疫情逐渐好转,不要继续宅在家里,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玩玩,让眼睛也晒晒太阳。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不让一岁半以下的宝宝接触电子产品;2岁~5岁孩子每天不超过1小时;5岁以上的孩子同样不能松懈。如果要看动画片,最好投到电视屏幕或用投影仪看,保证足够的距离。看平板的时间,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。手机屏幕小,建议尽量不接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