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体力活动时有心慌、气短、胸闷和呼吸困难。
2.活动后疲乏倦怠、咳嗽、咯血、下肢水肿。
3.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,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。
4.近期出现心悸,存在既往血栓栓塞,胃肠道出血,皮肤瘀点或瘀斑,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。
5.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、需要高枕卧位,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,感到心悸、胸闷、呼吸不畅,需要坐起后才好转。
源心脏可以比作是一套房子,各个房室就像是独立的房间,瓣膜就是房间的门。心脏内有四个瓣膜(二尖瓣、三尖瓣、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),都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,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。当心脏的瓣膜因风湿热、黏液变性、退行性改变、先天性畸形、缺血性坏死、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,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,造成心脏功能异常,最终导致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。打个比方,心脏瓣膜就像心脏中的阀门,阀门出问题了,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,导致心功能出现异常,严重时还会导致心力衰竭。
这些“门”每天开闭约10万次,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,“折旧”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打不开或关不拢的情况。“门”坏了,直接影响血流通畅,加重患者心脏负担,最后导致严重后果。
心衰是心脏瓣膜病的晚期并发症,也是瓣膜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。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心脏乱跳”,常见的是房颤,也就是心律失常。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,令病人感觉不舒服,生活质量下降,更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。
瓣膜病患者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,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。脑栓塞可偏瘫失语,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、坏死;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致命的肺动脉栓塞。
这一般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,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,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。而且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,也会加重心衰。
对于关节炎、扁桃体炎、咽炎、中耳炎、龋齿等疾病及时治疗和预防可减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。对于老年性退化性心脏瓣膜病的预防,需要积极控制“三高”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。
若心脏瓣膜病患者有发烧的现象,说明有感染或风湿活动,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注意观察脉律是否规则、脉搏的强弱和快慢,若有异常,应及时反映给医生。
如果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是左心衰竭的初期表现,这时应取半卧位或两腿下垂,以减轻肺水肿。有水肿则表示右心衰竭,应及时就医。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,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,可以照常工作和生活,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。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,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,患者病情发作时要根据症状和医生的嘱咐,不同程度地限制体力活动,甚至完全卧床,直到心功能改善为止。
备注: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仅作知识科普使用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