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32
浏览生活中很多人都时常会有个头疼脑热的,一般也就吃点药休息就好了,但是偏头痛则不然,经常阴魂不散的。
虽然说偏头痛向来是我行我素的,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。
偏头痛主要有两种类型,无预兆偏头痛和预兆偏头痛,而他们在发作时的症状是不一样的:
无预兆偏头痛
这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,发作起来会持续4~72个小时,反反复复的。
在发作期间,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搏动性、中度或重度头痛,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、畏光、怕吵等症状。
若此时有肢体活动,更可能加剧疼痛的情况。
预兆偏头痛
有些人在偏头痛出现前是有迹可循的,其中视觉先兆最为常见。
还有可能出现手臂或手掌一侧刺痛;或是言语错乱、晕眩、肢体不协调等问题。
先兆症状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,等他们消失后随即出现搏动性疼痛。
简单来说,有些人在头痛前是有迹可寻的,有些则直接进入疼痛阶段。
或许有点让人惊讶,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,偏头痛已成为第二大病残原因,在50岁以下女性致残原因中排名第一。
一项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公布的“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”结果表明:
我国18~65岁人群中,偏头痛患病率为9.3%,也就是说,近十分之一的中青年正深受着偏头痛的折磨。
另外,偏头痛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就出现,到了35~40岁时更是发病高峰期,发作的频率会急速上升。
而且偏头痛还更偏爱女性,女性的患病人数竟是男性的3倍。
本身具有遗传倾向
从遗传特点来说,偏头痛有明显的遗传倾向。
随着人类对基因学的探索,许多与偏头痛有关的38个基因位点被不断发现,这些基因位点可能会导致一些大脑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偏头痛。
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典型的偏头痛,子女有46%的机会遗传到偏头痛。若是父母都有偏头痛,则子女患病的几率提高到66%。
可以简单理解为:偏头痛就是遗传了一个敏感的大脑,有一个非常低的头痛发作阈值,一点就燃。
多种触发因素都可引起发作
在现实生活中,头痛的出现大多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,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,一个又一个不利因素叠加,直至触发一次偏头痛发作。
偏头痛的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,那么,日常生活中,我们该注意什么呢?
多吃含镁的食物。若体内镁含量不足,就可能引发头痛。镁除了能放松肌肉与调节血液,也可以降低偏头痛发作的机率。
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。
避免过饥、过饱,忌食高脂食物和酒类。
避免食用奶酪、巧克力、熏鱼等刺激性食物。
避免饮用过量咖啡,勿食用冰激凌、生乳、柠檬汁、红酒。
避免强光线的直接刺激,如避免直视汽车玻璃的反光,避免从较暗的室内向光线明亮的室外眺望。
来源:图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。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